top of page

从圣经的视角认识领养

原著 Brian Luwis

翻译 查彼得

编辑 奚卫国

校对 赵凌洁


编者引言


本文从圣经的角度探讨领养的属灵意义,结合经文、神学思考与现实见证,逐步回答关于领养的许多关键问题。透过这些探讨,我们不仅能理解领养与基因、家庭、呼召等议题的关系,更能看见神藉着领养彰显的救赎计划与拣选之爱。


一、从惧怕到信靠

二、抉择的难题

三、神永恒的生命蓝图

四、真正的血缘是在基督里的联合

五、不孕与呼召:在缺乏中寻找神的旨意

六、领养不是神的备选方案

七、父母:神眼中的真正身份

八、亲生父母:神的怜悯与托付

九、领养所启示的神的真实性格

 

一、从惧怕到信靠


我之所以能够成为“美国国际领养”的共同创办人,并肩负这份使命,实在要归功于多年前妻子 Renée 的勇敢与坚持。一般而言,夫妻会一同规划并推进领养之路,但当时我的妻子却独自踏上了这段旅程。而我因心怀惧怕,未能与她并肩而行。


婚后三年,Renée 辞去了工作,开始为我们所盼望的孩子预备家园。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,却始终没有怀孕的迹象,我们只得求助于医学。无论是医生还是各种检查,都无法给出我们不孕的确切原因。那时我愿意继续等候,看神将如何成就;然而 Renée 却已整装待发,渴望为人之母,并坚持向前。她于是开始探索通过领养来迎接孩子、建立家庭。


ree

坦白说,当 Renée 开始拿着各种领养的宣传册向我介绍时,我心里只有些许兴趣。我坚信神会垂听我们的祷告,赐下一个亲生的孩子,因此觉得根本没有必要去考虑领养。某种程度上,我甚至认为 Renée 不愿意继续等候神,是缺乏信心。毕竟,神曾应许“将我们心里所求的赐给我们”,而我们心中最真实的渴望,正是迎来一个亲生的孩子。尽管我心存疑虑与保留,Renée 却依然坚定不移,执着地追寻着作母亲的道路。


当我们在神对我们生命的计划与对孩子的盼望之间与神摔跤时,我终于走到一个地步,开始支持 Renée 作为女人的直觉。那是在一次面谈之后:一位产母采访了我们,考虑把她腹中的孩子交给我们。尽管她最终把孩子托付给了另一家,我们咽下失望,但也正借着这次经历,神改变了我的心。那是我第一次亲眼看见一位身处困境的母亲,迫切需要别人的扶持。就在眼前,她正要把孩子交到我怀里。她代表着世上无数处于需要中的女人,而我们恰能成为她的帮助。


从那一刻起,我开始与 Renée 并肩而行。我们对领养的探讨,也逐渐从设想到现实。虽然对领养知之甚少,却有三个明确的考量:孩子要尽可能年幼;能尽快来到家中;并且在经济上不至于成为无法承受的负担。基于这些考量,我们最终把目光投向了国际领养。


我们对孩子的国籍并不设限,因此查阅了多个国家的项目。中国与我们的情况十分契合:当时女婴较多,费用也在我们可承受的范围。我真心相信,若不是 Renée 坚持劝说我接受领养,如今我不会成为五个孩子的父亲。


也许你若能回到几年前,置身当时的我,就会明白我为何会有如此急切的转变。那时,我正沉浸在为人父的崭新体验中,忽然意识到:这个孩子,仅凭几份文件上的签名,便成了我的女儿。抱着小小的菲菲,将她轻轻放进摇篮时,她竟伸手轻拍我的背——那是我最常表达亲昵的方式。而这一记温柔的拍打,胜过千言万语,让我第一次真切看见了爱的模样。


不久之后,菲菲开始叫我Papa,她的笑容将我的心完全填满。直到今天,每每想起,仍禁不住热泪盈眶。借着菲菲,神向我们显明了为人父母的奇妙喜乐。也正因这份经历,我们对神所赐的“领养之心”有了全新的体会:原来,祂为我们生命所预备的计划极其美好,而那些因着领养进入我们家庭的孩子,正是这奇妙计划的一部分。


对于尚未作出领养决定的读者,我最想传递的一个信息是:神有一个要赐福于你的计划。我盼望我的经历能帮助你面对心中的一些惧怕。我把我们的故事按着我和妻子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来铺陈,也写下神在我们挣扎中所启示的内容。

 

二、选择的难题


作为一名建筑师,我曾有幸为自己与他人设计、建造房屋。我的父亲同样是建筑师兼建造商,所以从有记忆起我就与工地相伴。我最喜欢的玩具是卡车和土方机械;童年最鲜明的记忆,是看见父亲坐在制图台前,肩上灯光倾洒,他专注地绘制建筑蓝图。


我自幼在设计与建造的环境中成长,这使我对“神为何这样创造世界”格外敏感并充满兴趣。即便没有类似的背景,人们也容易想象:当下的世界本可以有无数种样貌。我们大多数人都曾幻想过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。


然而,现实却摆在眼前。在一位全知、无所不在、且满有慈爱的神面前,痛苦的存在反而成为许多人拒绝耶稣为救主的理由。毕竟,谁愿意接受一位似乎残酷、甚至嗜虐之神的恩赐呢?


不妨设想一个没有痛苦的世界——你或许会称之为“伊甸园”。在那里,神若没有放置那棵“分别善恶的树”,人就永远无法拒绝祂。那将会是怎样的世界呢?我知道,在那里不会有眼泪,不会有死亡,也不会有苦难。听上去的确完美无缺,但别忘了凡事都有代价。


我们将失去人类最根本、最宝贵的能力——选择。选择去爱谁,选择说什么,去哪里,吃什么,穿什么……这一切共同构成了真正的自由。至于自由意志究竟比从未有过选择更好,还是更糟,这个问题足以让世人争论上百年。然而,在一切辩论之前,我们必须回到源头:思考造物主的本性,以及我们所身处的受造界。神按着自己的“形象和样式”造我们,这意味着,从创造之初,人就带着与神相似的尊贵,并拥有作出选择的能力。


没错,神本可以不按祂的形象造我们,不给我们选择的能力;但祂并未如此。作为创造主,神赐给我们自由意志这份祝福:能思想与想象,能设计与创造,也能像祂那样去爱。


你也许会问:这与“领养”有什么关系?答案要从我们对世界运作方式,以及神为何这样创造世界的理解谈起。神就是爱,祂不愿任何人受苦,但我们该如何解释,为什么路旁依然会有无助的孤儿?若从“选择”的角度来看,我们必须承认:世界之所以变成这样,是因为人被赋予了自由意志,可以作出自私的决定,而这些决定往往会深刻影响他人的生命。我们常常希望这些事从未发生过,甚至觉得根本不该被允许发生,但在祂的智慧里,神仍然容许人自由去作选择。


若我们承认:神创造了一个赋予人“选择”恩赐的世界,而人的每一个选择都在祂完整的计划之中,我们就能更深体会祂在“领养”上的心意。要明白神的计划,首先要相信祂的旨意绝对完美,从不出错。即便生活看似混乱无序,神仍然掌权,依然在成就祂的心意。这,正是信心的核心——当一切看似没有方向时,仍选择信靠神与祂完美的计划。


ree

 

三、神永恒的生命蓝图


许多人心中常常挣扎,认为不孕或需要领养,是否意味着神对他们的生命计划出了差错。如果神的旨意是让他们做父母,为什么祂没有赐下亲生的孩子?如果祂真的爱他们,为什么要封闭她们的子宫?


其实,这个问题的背后,是人常常以为:神完美的计划会被我们的生理限制或外在环境所阻碍。然而圣经告诉我们,事实并非如此。《以赛亚书》55 章中,神亲自宣告:“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,你们的道路也非同我的道路。” 祂的话提醒我们:不能用自己的期待和理解来限定神的计划。


在整本圣经中,我们一次又一次地看到,神常常藉着人眼中看似失败的处境来成就祂的应许。亚伯拉罕和撒拉在生以撒时早已年迈,根本不可能生育;哈拿的不孕,正是先知撒母耳诞生的序幕,而撒母耳后来为君王膏油;以利沙伯的不能生育,最终因施洗约翰的诞生而逆转,他预备了基督的道路。


C.S. 路易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。在他的著作《苦难的意义》(The Problem of Pain)中,他驳斥了这样一种观点:神原本设计了一个完美的世界,却因受造之物的自由意志而被破坏,以至于神不得不临时调整祂的计划来拯救它。


ree

C.S. 路易斯写道:“有人提出一种谬论,以为人的堕落出乎神的意料,打乱了祂的计划;更荒谬的是以为神明知永远不会成就,却仍旧这样安排。事实上,神在创造第一团星云时,就已看见了十字架。世界好似一场舞蹈:美善源自神,却被受造物的邪恶打乱;然而最终,神亲自承担了邪恶所带来的苦难,使这一切破坏得以复原。”

 

四、真正的血缘是在基督里的联合


有些因不孕而挣扎的夫妻,因无法传递自己的 DNA 而感到深深的失落。他们疑惑:神是否更看重血缘关系,而不是领养关系?


圣经清楚地表明,神并不是以基因来界定家庭。圣经多次强调属灵的联系高于血缘的联系。当耶稣被问及祂的母亲和弟兄时,祂回答说:“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,就是我的弟兄、姐妹和母亲了。”(《马太福音》12:50)


使徒保罗提醒信徒,我们被接纳进神的家,不是因着血缘的出生,而是因着圣灵。在《罗马书》第 8 章中,他写道:“你们所受的,不是奴仆的心,仍旧害怕;所受的乃是儿子的心,因此我们呼叫:阿爸!父!”


在旧约和新约中,神一再赐福并使用那些并非完全由血缘组成的家庭。摩西由法老的女儿抚养长大;摩押女子路得进入了基督的家谱;约瑟虽然不是耶稣的亲生父亲,却被托付抚养神的儿子。


在这些例子中,神都表明,祂的旨意并不受 DNA 的限制。真正重要的是顺服、信心和爱,而不是血缘。

 

五、不孕与呼召:在缺乏中寻见神的旨意


面对不孕问题的夫妻,常常感到内疚和羞愧。他们怀疑,自己无法怀孕是否是因为过去的罪而受到的惩罚。这种负担会深深压在他们心头。


然而,圣经并没有教导说不孕是神的惩罚。虽然旧约中有时提到不能生育,但它从未与神定罪某人的罪联系在一起。相反,它常常被呈现为神彰显祂能力和荣耀的契机。


想想撒拉、哈拿和以利沙伯。她们都经历过不能生育,但最后都因神的奇妙介入而生下孩子。她们的故事提醒我们,神的旨意远超人类的理解。


耶稣的门徒曾问祂一个生来瞎眼的人:“拉比,这人或他的父母,谁犯了罪,使他生来就瞎眼呢?”耶稣回答说:“不是这人犯了罪,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,乃是要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。”(《约翰福音》9:2–3)


ree

同样,不孕不应被视为神的惩罚,而应被看作是祂恩典彰现的地方。这并不是神弃绝的记号,而是邀请人更深地信靠祂。


那么, 问题是如果我渴望有孩子却不能怀孕,神对我有什么计划呢?


对许多夫妻来说,渴望拥有孩子是一种极其深切的愿望。当这种渴望得不到满足时,就会带来心碎和困惑。人们常常在等待与痛苦之中疑问:神在他们身上的计划究竟是什么?


圣经教导我们,神知道我们心中的渴望。《诗篇》37:4 说:“又要以耶和华为乐,他就将你心里所求的赐给你。”这并不是说神总会照我们所想的满足,而是祂会使我们的渴望与祂完美的旨意相契合。


有时候,神的计划包括亲生孩子;但另一些时候,祂的计划可能包括领养、寄养,或是属灵的父母身份——在信仰中引导和培育他人。关键不在于具体的道路,而在于我们是否愿意顺服神的带领。


神呼召我们,即使在不能明白的时候,我们也要信靠祂。《以赛亚书》55:8–9 提醒我们:祂的意念非同我们的意念,祂的道路高过我们的道路。在不孕的挣扎中,神邀请我们安息在祂的智慧里,并向祂更宏大的计划敞开我们的生命。


你的价值并不是由你是否能怀孕来决定,而是由你在基督里的身份来定义。神对每一个生命都有计划,而祂的计划永远是美好的,即使它与我们所期待的有所不同。

 

六、领养不是神的“备选方案”


有些夫妻会有这样的想法:领养是备用选择。只有当“首选方案”,即生育亲生孩子失败时,才需要考虑。这种观念会带来不必要的内疚和犹豫,仿佛领养在某种程度上就不够圣洁,也不太符合神的旨意。


然而,领养绝不是神的“备用方案”。领养从一开始就处于祂救赎计划的核心。神早已知道人类会陷入罪中,并预定我们要借着基督得着儿子的名分。《以弗所书》1:4–5 说:“因为他从创立世界以前,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……又因爱我们,就按着自己意旨所喜悦的,预定我们借着耶稣基督得儿子的名分。” 在英文里用的不是“拣选”,而是“领养”(adopt)。


这一真理表明,领养不是一种“补救措施”,而是神永恒设计的写照。领养意味着参与在一个与福音相呼应的神圣故事中。正如神借着基督使我们成为祂的儿女,世上的领养也让我们能够以具体的方式活出同样的爱。


当夫妻明白这一点时,领养就不再被视为“退而求其次”的选择,而是一个呼召。它成为用生命见证福音的机会,接纳孩子并不是为了弥补自己所缺,而是接纳神所托付的祝福。


ree

 

七、父母:神眼中的真正身份


一些正在考虑领养的父母担心,由于自己没有生育这个孩子,他们可能永远无法真正成为“真正的”母亲或父亲。这种顾虑源自于一种文化上的假设:认为父母的身份必须严格建立在血缘关系上。


然而,圣经并没有用基因来界定父母的身份。圣经一贯地将为人父母描绘为一种呼召、一份责任和一份爱。例如,约瑟并不是耶稣的亲生父亲,但神却将抚养祂儿子的角色托付给约瑟。约瑟供养耶稣、保护祂、引导祂,从各方面都完全履行了父亲的呼召。


同样,使徒保罗常常称自己为他所建立的教会的属灵父亲。在《哥林多前书》4:15,他写道:“你们学基督的师傅虽有一万,为父的却是不多;因我在基督耶稣里用福音生了你们。” 这说明父亲的身份并不局限于血缘,而是由关怀、牺牲和教导所定义。


神对“母亲”和“父亲”的定义远远超越基因。在神的眼中,父母是那些养育、教导、爱护、管教,并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反映祂性情的人。选择领养的人并不比生育孩子的人少一分真正的父母身份。


当领养父母接受这一真理时,他们就能够坦然地、坚定地走入自己的角色。他们作为父母的权柄与身份,并非源自血缘,而是源自神的呼召与赐福。

 

八、亲生父母:神的怜悯与托付


在关于领养的讨论中,一个常见的问题是:亲生父母怎么办?我们该如何理解他们在神计划中的角色?


首先,必须承认将孩子送去领养的决定几乎从来都不是轻松的。对许多生身父母来说,放弃孩子往往伴随着难以言喻的牺牲与心痛。选择让孩子被领养,往往反映出一种极其深厚的爱——他们寻求为孩子提供一个更好的未来,即便付出极大的个人代价。


圣经承认这种痛苦抉择的现实。摩西的故事便是一个例子:他的母亲把他放在尼罗河上的篮子里,并不是因为她不爱他,恰恰相反,正是因为她爱他。她将他托付在神的看顾之下,以确保他的存活和和他的未来。


在领养中,亲生父母并不会被从故事中抹去。他们的角色被尊重,成为神更大救赎计划的一部分。正如枝子被接上并不会否定树根的存在一样,孩子的故事同时包含了亲生父母与领养父母。


对领养家庭来说,这意味着要教导孩子尊重并珍视他们的亲生父母,不论境况如何。也要让领养的孩子明白,自己的领养身份在神面前是完全被看见、被接纳的。


最终,亲生父母与领养父母都成为那奇妙奥秘的一部分,而这奥秘正彰显着神的救赎之工。他们的人生在一个孩子的故事中交汇,相互成全。 在这爱的篇章里,我们看见神的爱何等深广,超乎人心所能测度。


ree

 

九、领养所启示的神的性格


领养让我们学习和明白我们的神是怎样的一位神。


从最深的层面看,领养并不仅仅关乎孩子和家庭,而是关乎神。领养为我们呈现了一幅鲜活的图画——那就是福音本身。


使徒保罗反复使用“领养”的意象来描绘我们与神的关系。在《罗马书》第八章中,他写道我们“所受的乃是儿子的灵,因此我们呼叫:‘阿爸,父!’”  领养正表明,那些原本在神家之外的人,如今被接纳进来,被赐予新的名分,并完全享有作为神儿女的权利。


这一真理重塑了我们看待地上领养的方式。领养绝不是一种次等的选择,而是见证神亲自如何去爱的方式。祂选择,祂追寻,祂使人亲近,并称我们为祂的儿女。


透过领养,我们学习到恩典。正如神拣选我们并不是因着我们的配得,而是完全出于祂的爱,领养同样反映了无条件的接纳。它把我们带回十字架前,在那里,基督付上代价,使我们成为神的儿女。


对领养父母而言,这意味着他们的呼召不仅仅是提供一个家庭,而是在具体的生活中活出神的爱。对孩子而言,这意味着他们的人生故事成为神信实与救赎的见证。


最终,领养使一切的目光都转向神。每一个领养的故事都反映着那个更伟大的故事——神在基督里收纳我们为子。

 

编者最后的话:在领养中领会天父的心


领养并不仅仅是一种人间的制度安排,它是福音的写照,是神救赎计划的缩影。透过领养,我们看见神如何把原本不配、远离祂的人接纳进祂的家,使他们成为祂的儿女,享有新的身份与永恒的产业。正如保罗所说:“你们从前不是子民,现在却作了神的子民”(彼前 2:10)。因此,地上的领养,不只是为孤儿寻找家庭,更是让世人借着真实的行动,触摸天父深厚的爱与恩典。


今天,神借着领养提醒我们:祂的心意不是定罪,而是拯救;不是撇弃,而是接纳;不是惧怕,而是爱。无论是领养父母、孩子,或是正在寻求方向的人,都能在其中经历祂的信实与慈爱。领养的故事,最终都指向那位永不失信的父——祂在基督里已为我们预备了家。


正因如此,我们相信,领养不仅是家庭的选择,更是天父救赎计划的缩影。带着这样的信念,我们盼望以实际行动,将这份爱带到更多孩子的生命中。“星之村”(Village of the Stars)正是在这样的异象下诞生:一个扶持孤儿与弱势儿童的“村庄”,让他们在关爱与盼望中成长,认识自己在神里的身份与价值。星之村不仅提供实际的物质与教育支持,更愿让每个孩子如星般发光,在神的家中找到永远的归属。我们诚挚邀请您一同加入,让更多孩子因着神的爱与我们的回应,得着新家庭、新生命与新盼望。


ree


Comments


Village of the Stars is a non-profit organization registered in Indiana, established in 2022.

 

Village of the Stars is a registered 501(c)(3) non-profit organization. All donations are tax-deductible to the extent allowed by law.

ADDRESS


P.O. Box 1292, Columbus, Indiana, US, 47202

villageofthestars@gmail.com

SUBSCRIBE FOR EMAILS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
© 2025 by Village of The Stars

Terms & conditions

Privacy policy

Accessibility statement

bottom of page